化学化工学院

北大,我来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 
 
朱新杰:北大,我来了
      2016年4月,朱新杰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,这一消息迅速“火爆”了黄师校园。
     朱新杰,湖北黄梅人,中共党员,我校化工学院化学1202班学生。他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《阿伐他汀核心中间体A8新型合成路线研发》项目负责人,还是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、“国家奖学金”获得者和“校级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、2015年度“魅力学子”。
     从“二度高考”到“北大硕博连读”,这位腼腆的理工男用四年的时间证明,从二本考研到顶尖名校,并非痴人说梦。正如北大的考官在复试中对他说的那样:“黄冈师范学院,一个神奇的学校!”
恰同学少年
     在黄冈师范学院,朱新杰连续三年专业排名榜首。
     谈起朱新杰,他的班主任李利老师称其为“小骄傲”:“他乐于钻研,即使再累也毫不懈怠。在实验课上,他热衷于思考一些成功的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,并以自己的想法去创新,从而解决问题。”
     李利老师透露,朱新杰还曾主动提出过将自己的奖学金充作班费,但被她制止了,“他是个踏实热心、品学兼优的学生,能够有今天的成功,也是源于他自己的坚持与刻苦。”
    “得此室友,夫复何求?”这是室友兼研友、考取湖南大学研究生的张维对他的评价。张维清楚地记得,每当自己向朱新杰请教问题时,他总是只提点思路,从不告知结果,“刚开始,心里总归有些不舒服,后来才知道,他是想引导我自己去思考问题。”
     朱新杰也坦言,在与研友进行问题探讨时,他选择回答六分,将剩下的四分,留给他们自己去领悟,“我希望我教给提问者的是一套方法,而不是一个答案。”
     同为研友,他们一同走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:“我俩晚上10点从自习室回来以后,都会互相进行难点攻辩。通常过了12点,都激动得睡不着。”
 功夫在平时
    得知自己被北大生物化学专业录取的那一刻,朱新杰说“自己整个人都懵了”。
    当记者以“学神”来称呼他,他却笑着纠正:“我并不是‘学神’,我充其量算个‘学霸’。因为在我的认知里,‘神’是天生的,普通人再怎么努力,都难以望其项背;而‘霸’,却是靠后天努力,方成一方霸主。”
     其实朱新杰考研的决心,早在大一时就埋下深根。大一下学期,除认真学习专业课外,他已开始自学北大考研必考的“中级无机化学”、“结构化学”等课程。
     忆及在学校自习室备考的那段时光,朱新杰笑称自己能“险过”北大初试,也许同机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“化工学院分配自习室的那天,我恰好穿了件红衣裳,而我分到的座位,正对大门口,来了个‘开门红’!”
     他还向记者分享了备考期间的趣事,“临考前几天,我们桌五个人在自习室背书,从早上七点到中午十一点,一直没有停歇。中午吃了午饭回来,一看桌上贴了好几张纸条,都是提醒我们不要长时间背书了。更为凑巧的是,我们桌的人最终都被第一志愿的学校录取了,旁人说我们是中了考研魔咒!”
    然而无论是“开门红”还是“考研魔咒”,都是平日里刻苦的“馈赠”。
    采访中,朱新杰向记者透露,“每一本专业教材我都至少复习了10遍,教材上边边角角的任何细节都不放过。”正是他的细致认真,最终引领他走进了北大燕园。
    厚积而薄发 
      对于朱新杰来说,在北大附近的那个出租屋里准备复试的那段日子,正是他想永久铭记的时光。
      那半个月里,朱新杰每天早上5点起床,常常熬夜到凌晨2点,过得黑白颠倒,硬生生将那七本专业课教材来回翻阅了四遍。
     俗话说,“越努力,越幸运”。复试过程中,虽面对众多985、211高校的竞争对手,但得益于大一时就养成了阅读化学英文文献的习惯,他幸运地抽到了曾经拜读过的英文文献翻译题。
    朱新杰从容地以流利的英语、专业的化学英文术语和独到深刻的见解,赢来考官的频频称赞。这也使他成为了全场唯一一位用全英文回答问题的考生,顺利拿到了听力3分的加分。
    在抢答阶段,由于老师语速过快,加之自身内心的忐忑,朱新杰只依稀听见了“纳米颗粒”这个单词。但这个胆大心细的男孩,决心破釜沉舟,迅速抢答,从纳米颗粒的特性及应用切入,巧妙化解了未听清问题的尴尬。
     朱新杰认为,正是那3分的听力加之抢答,才能使他脱颖而出,成为参加复试的22名学生中,拿到硕博连读的9人中的幸运儿。
编后语: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,无论多么曲折,终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从内心的忐忑,到最终的成功,与其说是朱新杰眼中的“幸运”,倒不如说是他的孜孜不倦与坚持。
上一篇:下一篇: